基本面

  撰文: Adrienne Murphy – 首席市场分析师

  一个巨大的债务泡沫正在逼近中国。虽然政府采取了改革措施,中国的私营经济还是严重依赖国有银行的贷款。随着债务累积到GDP的两倍,我决定深入分析中国的债务及其构成,以更好地理解这个第二大经济体的底层因子。

  全球增长率为3%,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就占到1%,其需求占到整体商品需求的一半。中国经济如果衰退,可能形成一种真空,把整个世界都吸下去。

  要明白,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放慢政府债务的膨胀,但为了做到这点,政府不得不抑制放贷。资金流的停顿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这种去杠杆化正帮助抗击债务的膨胀。2007-2014年间,中国累积了大量的信贷,帮助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中国开始把经济刺激的焦点从基建转向消费。这是艰难的转型。经济中的过热领域如果还有盈利空间,就很难降温。

  中国现在面临的障碍是切断对刺激过度的市场,比如基建市场的投资。基建市场的投资造成了房地产泡沫。在有些市场刺激过度的同时,生物科技等较受保护的领域,贷款不足。中国的难题不是过度投资,而是投资不平衡。

  中国累积债务的质量因此堪忧。中国经济中的信贷,无视最基本的要求标准迅速扩张。

  中国债务的大部分源自盈利广泛下降的私营企业,而这个领域几乎全部由出口引导型企业构成。在全球金融震荡之后,全球需求减弱,中国的出口业正在衰落。此外,大部分放出的贷款沉没于重工业等正在衰落的行业。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融资的庞氏阶段 – 此时,现金流既不涵盖利率也不涵盖本金或其贷款 – 也就是说,现金流依赖资产的增值。一旦没有增值,企业的风险就暴露出来。中国企业现正在借新债偿还旧债。

  如果想要放慢信贷扩张,就将放缓经济的增长,这是中国如今面临的政策困境。切断对公共领域的贷款,则将削减投资,拖累经济增长。

  此外,即使中国政府一直在减息,利息增长率仍然达到27.8%,为发展中国家最高。

  但新兴经济体以往引爆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动力一直是外部或外国债务堆积。中国的情况与此不同:外部债务与GDP的占比可控。

  据估计,中国货币对储备累计达到4万亿美元。

  据估计,赤字与GDP的百分比为18%左右,也可控。政府拥有在需要时重组银行的必要资本。

  知名经济学家Hyman Minsky提出金融不稳定假说 – 稳定周期孕育金融稳定:市场发现,在金融增长时代,不可能拒绝增加负债的诱惑。

  中国正处于繁荣与萧条循环中,但中国政府似乎具备在需要时重组银行、偿还债务的能力。

 

  tags:  货币对基础面分析

该网站使用cookie。Cookies 政策